close
(壹) 序言:台北大橋位於台灣北部河川淡水河之上,連結台北市大同區與台北縣
三重埔(今三重市)是兩地往的重要橋樑
(貳)歷史:清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興建的台北木橋完
工,連結了三重埔今三重市與台北大稻埕滬頭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
只好改為木橋,橋上舖設鐵路軌道是縱貫鐵路最早的起點,在台北市的一端設有
傳統的木製車站名為大橋車站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
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年西元一八九七年颱風侵襲台灣導致
淡水木橋斷裂,當時的總督府下令決定修改鐵路路線,改經由板橋與樹林後南下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新的鐵道興建完成正式結束三重埔的
鐵路歷史,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工人車通行,日治時期大正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
木橋無法承載日益增加的交通運輸因此改建為鐵橋,於大正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
改建完成並命名為台北橋,成為當時有名的台北八景之一鐵橋夕照的美稱.
(叁)地位:台北橋歷經清朝時期,日治時期,國民政府三個時期從最早的木橋含鐵路
軌道再來就是拱形的鐵橋,民國五十八年政府為維護道路橋樑之安全,把橫跨再淡
水河上將近五十年的鐵橋拆除了,改建為現今的水泥橋,有名的拱形鐵橋功成身退
留下了人們對它的懷念,在台灣的橋樑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註:台語電影時代有一部以台北橋為背景拍成的電影叫做相逢台北橋民國五十二年
上映導演是梁哲夫先生編劇是劉江海先生男主角陳揚女主角是台語影壇有水蜜桃
之稱的游娟小姐是一部家庭倫理愛情的電影.
全站熱搜